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百道編按】中版書房在搭建書店閉環產業鏈方面做了非常多的探索,可以概括成三條線:一是文化空間的建設和運營。二是文化內容的輸出和管理。三是文化項目的跨界與賦能。3月30日,“新時代杯”2020時代出版·中國書店年度致敬盛典暨2021中國書店大會在北京舉辦,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副總編輯、上海中版圖書有限公司、中版書房董事長劉佩英向來賓介紹了中版書房的經營模式,分享了她對未來書店的思考。
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副總編輯,上海中版圖書有限公司、中版書房董事長劉佩英做主題演講
非常感謝主辦方邀請我今天參加這個活動,給大家做一個分享。我多年來一直做圖書出版,2018年從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調任中國出版集團。當時中國出版集團正好籌建自己的實體書店體系,讓我有機會進入了書店業,所以我還是書店的新兵。我是一個紙質圖書的重度愛好者,從小有一個夢想,希望能開個書店,這將是一個很美好的未來。書店業是比較辛苦的,這兩年中版書房從上海開始起步,我們能夠做下來,堅持下來,不斷開拓新的店,一直秉承的就是創新思想,不斷創新產品,創新渠道,創新活動,也因此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們認為,中版書房如果能夠讓一個人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就是有價值的。
中國出版集團旗下三聯出版社有韜奮書店,商務印書館有涵芬樓,但是作為一個集團,以前還沒有自己成體系的書店。所以中版書房就是中國出版集團的實體書店渠道。另外我們不僅僅把中版書房當成一個賣書的公司,中版書房的定位是文化空間一體化解決方案的提供商。我們給別的商業綜合體、社會、政企、社區等輸出我們的運營理念和書店體系。我們的宗旨是挑真正好書以嘉學術,做優質活動以惠讀者,創中版渠道以強品牌。每本書到書店里面多么不容易,里面包含了出版者和作者的心血。所以我覺得做書店,要挑選出真正的好書,這是對作者和作家所付出的勞動的感謝。我們希望中版書房這個品牌在全國越來越多的地方落地,讓更多的人知道中國出版集團和它的產品,我們運營的理念就是創新和推廣讀書。
中版書房
從2019年8月在上海創建第一家獨立運營的中版書房開始,目前我們已在上海開設了4家中版書房,包括長寧店、交大店、奉賢店和中版·青書房,開展了上百場文化活動,服務了數十家政企機構,正在布局全國連鎖建設。2020年中版書房在上海還被評為 “門口最好的去處”稱號。
中版書房在起步時就對治理結構做了調整。我們希望引進一些社會上優秀的管理經驗,對書店進行社會化運作,所以引進了一些社會資本。中版公司有三家股東,其中兩家全部是社會資本,進行了混合制改革,實施職業經理人制度,這種治理結構對于我們這兩年走得非常順利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中版書房目前雖然只有4家店,但是我們知道閱讀是分場景的,閱讀也是分層次的。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群體,我們所做的書店應該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在中版書房這個核心品牌的基礎之上,分場景設置子品牌,根據不同的群體和場景打造了兩個子品牌,其中一個品牌是“中版青書房”,主打青年群體。我們看到了青年群體未來在社會上發揮的作用,跟一家青年旅行社合作,把書店融入到旅社內部每一個空間,跟青年群體不斷進行密切的接觸,中版青書房應該說是一個比較創新的書店風格。另一個子品牌叫“中版·三到書房”,朱熹有一句話叫做讀書要“眼到、口到和心到”。這個子品牌是主打文化經典線路上的游客群體,針對傳統文化傳承,包括游客群體做主題空間的打造。
ISBN咖啡
我們還自己做了一個品牌咖啡叫ISBN咖啡。 出版人開書店,書店里面那么多圖書產品,咖啡應該跟圖書的精神緊緊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起名叫ISBN咖啡。我們又分別取了不同的含義:I是inherited傳承,在書店里面就是思想的傳承,知識的傳播;S表示Space空間,在這個空間里面,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有很多的體驗;B是blessing幸福,在書店里面有交流,有幸福感;N是New-mode,新模式。ISBN正好表達了中版公司做書店的一些理念和想法。歡迎在座的各位到上海,去品嘗一杯ISBN咖啡。
如何才能形成書店閉環產業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做了非常多的探索,可以概括成三條線:一是文化空間的建設和運營。我們并沒有把圖書的銷售放到第一條,而是把文化建設放到第一條,包括對設計、裝修、人員培訓、流程管理、標準輸出;二是文化內容的輸出和管理。包括圖書產品,書單定制、演講論壇、文化服務、數字圖書館。數字圖書館是中版集團的特色,全集團20多家出版機構,一年有1萬多品種的新書,我們通過中版圖書落地,服務于周邊的政府和企事業單位,他們也為自己的員工購買紙質圖書和數字圖書;三是我們在嘗試文化項目的跨界與賦能。書店是連接萬物的,我們在書店里面可以做IP文創、生活美學、餐飲、地產賦能、潮玩、展覽等。如果這三條能夠做得到,我覺得這是書店比較完整的產業鏈。
現代書店的社會功能 一個書店能不能生存,最本質的就是這家書店在社會上有沒有存在的價值,在社會上能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只有在社會上存在價值了,這個書店才能生存下來。
我認為一家書店應該有這四個方面的職能定位:一是公共文化產品的提供者。書也好,活動也好,各種其他的產品也好,都是通過市場化的形式,將公共文化產品提供給社會。二是社會思想觀念的引領者。在每個書店里銷售的圖書是不一樣的,書店有選擇的標準,選擇每本書的時候是否代表了你對某種思想理念的認可和你希望對它推廣?我覺得在書店里面,通過圖書的遴選和文化活動的舉辦傳播思想,對于社會思想也是一種引領作用。三是人類精神需求的滿足者。現代人生活、工作非常忙碌,去咖啡店喝杯咖啡,到書店里喝杯茶,讀本書,精神得到了很大的放松,是一種享受。所以書店通過美學空間的打造,滿足人類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四是城市公共空間的構建者。現在城市建設快速發展,擠壓了我們的公共空間,還有多少空間可以讓我們進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書店承載著重塑公共空間的重任。
這些是我們的書店在社會上存在的價值和能夠承擔的社會功能,把它挖掘好了就是我們生存的空間。
現代書店的價值層面 一是商業價值。書店從商業價值看是賣書、賣活動,讓產品產生商業價值,但書店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商業價值就是流量。現在很多商業綜合體把書店引進過去,就是希望流量來加持,流量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二是文化價值,對文化內容進行傳播、導向的引領。三是衍生價值。如果城市沒有一家書店,這個城市還有那么可愛嗎?衍生價值就是營造文化氛圍,激發文化活力,增強文化自信,構建文化記憶。
圖書在現代書店里的角色 書店承擔了那么多職能,為什么還叫書店呢?圖書在我們書店里面的角色應該是什么樣子的?我認為,圖書就是一個基本產品,可以連接我們服務的對象。我們服務的對象有很多,包括政府、企業、社區、會員、讀者、消費者等等。圖書可以連接很多行業,包括出版行業、文創界、IP開發、教育培訓、餐飲、文旅、美學設計、演藝、空間租賃等等不同行業。圖書還可以連接時空,因為在書店里面,一本書代表了過去智慧的凝結,是一個綜合體。
書店的多元化生態構建 因為書有了一個連接性,所以書店也構建了一個生態。這是一個以知識為手段、以空間為抓手、以滿足人類精神世界的需求為目標、以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為宗旨而構建的多元化商業生態。我們現在總說書店要轉型,轉型實際上就是從單一型向多元型的轉化,豐富書店的商業形態。
書店的“4D建模” 現在書店做得好的,基本上可以用這4個D來概括:一是倡導閱讀的陣地;二是人文精神的高地,思想和智慧在書店得到了最高的崇拜;三是文化體驗的福地;四是休閑打卡的圣地。我們現在經常說有些書店把自己打造成了網紅,網紅不一定不好,有人來了總比沒有人來強,來了總是可以帶來商流、人流、信息流。所以我覺得可以用這4D來構建一家書店的商業模型。
中版書房4D書店理念
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4D書店理念。上面的圖片都是中版書房做的一些活動。小小店長活動是跟周邊的學校合作,學生自愿報名,交一點費用做小小店長,體驗一下。我們還做了社區書房,快閃店,就是到社區里面,兩天或者三天,開發之后東西會留在那邊,社區自己管理,他們可以在里面讀書。還有文化體驗,包括教育培訓、黨史教育,如我們跟當地的區委區政府合作,做了黨史教育,有300多人參加。
未來書店是什么樣子?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思考。
首先是從傳統發行業到現代服務業。我們以前的傳統發行業是單一的,只管發,看不到讀者在哪里。現代服務業可能需要更高層次、更高素質的人才,更多的信息流、更新的商業模式和服務方式。
其次是從零售到新零售。新零售有哪些特點?盒馬生鮮是新零售一個典型代表。新零售最主要的特點是全渠道,盒馬生鮮也是一樣的,在店里面可以點海鮮,可以現場炒給你吃,也可以在辦公室點單叫外賣,這就是全渠道。未來書店也應該是全渠道。實體書店、線上的網店、移動APP,微信商城等等要線上線下進行打通和融合,這是新零售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另外一個最重要的特點是重視人,新零售一定是要具體到服務的每一個人,以消費者為核心,圍繞消費者的需求,可識別、可到達、可交互。在一個書店里面會有很多智能化和數字化的東西,進來每一個人可能會拍下人臉,你在什么地方停留,停留的時間都會有記錄,這些東西都是未來可以分析的數據。所以門店數字化、運營數字化也都是新零售很重要的特點。新零售的新型店鋪,不僅僅是售賣,更強調的是體驗的功能,同時是一個社交的場所。新零售還是去庫存。庫存是很多零售企業的痛點,但是新零售有可能通過系統或者物流,把各地的新華倉庫連接起來,在不同的倉庫進貨,實現庫存的共享,這是一個夢想。以上是新零售的幾個重要特點。
對于未來的書店我抱著非常樂觀的態度,也看到了書店未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2035年要建成文化強國,其中一條就是要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財政部、文旅部、發改委三部門剛剛推出了《關于推動公共文化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將公共文化設施納入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加大公共文化設施配套建設力度。在城市更新方面,可以用書店為城市賦能;鄉村振興,書店是打開鏈接新世界的窗口,丟進文旅經濟池塘的石頭;有科技的加持,可以實現不同場景的滲透。
未來10年之后,50年之后我們的書店是什么樣子?首先它仍然是人類智慧、宇宙智慧的交換樞紐和集結中心,最聰明人的成果在這里展示;其次是空間美學和生活美學的交融平臺,書店還可以虛實結合和場景的滲透。未來的書店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大家到上海來,可以到我們中版書房來喝杯ISBN咖啡。“有時間就多讀書,多去看看星辰與大海”,我希望這句話能夠影響到一個人或者更多的人。
謝謝大家!
(責編:遠彤)
作者:劉佩英
來源:百道網
北京百道世紀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屬的網絡媒體平臺百道網、百道網微信、幫書店微信,以及百道學習APP和小程序等平臺上發布的文章,版權屬于北京百道世紀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紀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與著作權人共同擁有,嚴禁轉載。任何紙媒、網媒或社交媒體需要發布或轉載,請與版權專員聯系(service@bookdao.biz),獲得授權后,方可轉載。對于任何未經授權的轉載,我們將依法追究其侵權責任。